上世纪三十年代沙石雪景,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沙石照片
那么这三种说法那一种更接近事实真相呢?最近查阅地方文献,感到第三种说法的可靠性最大。
第一种说是张可前家的太湖石欠缺史料可考。清《沙市志略》说:“张氏墓祠在便河北岸,为乡宦张可前祖墓祠。诰轴亭犹存,墙外一太湖石,形如猴。”这块石头与现沙石在形状上相似,但是不是建公园时被移到了便河中,目前尚无任何史料记载,因查不到依据,只能存疑。
第二种说是王百川诗称的石头显然有误。上世纪八十年代沙市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出版清《沙市志略》时,在王诗后有一条按语,说“周密《齐东野语》,赵葵入洛后,有以片石献者,其委曲与张无异。”在按语后又加有一条注释:“宋代赵葵统军入洛,过灵壁县,见到一块奇异石头,有点心爱。后来就有人把那块石头运来了。”负责该书注释的是刘兴林、张永大、夏艺圃、徐树楷,这四位老先生我都认识,他们满腹学问,治学严谨,应当所言不虚。赵葵是南宋荆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当年曾守过方城,这方城遗址尚存,就在今荆州区的李埠荆江大堤下。显然赵葵当年来荆州时将那块灵壁石带来了,后至少是在清代被人置于便河中系舟。灵壁石灰黑坚硬,洞孔玲珑与太湖石相似,但质地与太湖石比却有本质的不同,且王诗中称该石为“百节”状,那形状也与猴形沙石不像,因而这块石头不是现在的沙石。
第三种说是来自邓家花园最有依据。据沙市《邓氏族谱》上记载的邓述祜口述说:邓家在清乾隆帝身边当四品护卫的先祖邓士良当年解甲归田时,乾隆帝将荆门蛟尾的一大片荒地赐给了他。后邓士良带着族人在那里修祠堂、建花园,还从太湖买来石头点缀园中。清道光年间荆门的邓氏族人陆续迁居沙市,原祠堂和花园渐废,于是邓晓缘和邓心田便出资将那里的太湖石送回沙市邓家花园(今毛家坊处),建沙市中山公园时又将太湖石捐了出去。邓述祜先生我也见过,知道他是建国后沙市居士林林长,当过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我深信邓老的话不会有假。此外,最近读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沙市市政汇刋》,发现在该书《议案摘要》中收有当年沙市市政整理委员会《第三十七次执监联席会会议记录》,上称:“本市士绅邓心田热心公益将私有之大小亭阁三座石柱石凳石桌及与邓晓缘共有之太湖石等物概行捐赠中山公园”。后邓家捐赠的这些东西在建园时被王信伯工程师用来做了造景用材,如卷雪楼、爽秋亭、纳爽亭,以及蜈蚣岭处的假石山,当然还包括便河中的那块沙石。此外,几年前上海一位姓冯的收藏家发来一组其父当年在公园初建成时拍的景点照片,也包括便河中的那块沙石。由此可见沙石系邓家捐出一说最为真实可信。
2018年12月7日
蜈蚣岭处的假石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