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孔子家添了位男丁,鲁昭公派人送了一条大锦鲤给孔子以表祝贺,孔子一高兴就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后成习俗,有人生子,亲朋好友往往执鲤前去祝贺,或馈赠以鲤形的礼物,寄意新生儿健如鲤,不怕艰难,博浪成长,“鲤”成为“弄璋之喜”的珍品。
鲤鱼被视为“九五之尊”,始盛于唐代。由于巧合“鲤”与“李”谐音,鱼姓了唐皇帝之姓,鲤鱼由鱼类中的“形象大使”跃居为鱼类中的“九五之尊”。因此鲤鱼身价百倍,尊“鲤”之风盛行。为了避讳,唐朝律法规定:得鲤鱼不论大小,只准放生,不得杀食,敢卖鲤鱼的人要遭六十杖责。民间也不得不以鲤为讳,改称鲤鱼为“我鲜公”。
李白在《赠崔侍郎》中有“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后来“鱼跃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鲤鱼跳龙门”是中国应用最广泛的吉祥图案,也是中国传统年画中的常见题材,久传不衰,寓意为吉庆有余。
传说约在18世纪初,日本新泻县中区附近的山古志村的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有一些鲤鱼的颜色非常亮丽,为避免这些鱼被捕食,他们将其移到屋檐下饲养。在漫长的冬季里,低温使得鱼的遗传基因改变,使后代出现了色彩变化,当时称之为“花鲤”。
为纪念锦鲤的发源地,新泻县当地还有一座石碑,写着“锦鲤发祥之地”。每年10月至12月,来自世界各地的锦鲤爱好者在此地聚集,一是选购自己喜爱的锦鲤,二来参观著名的锦鲤发源地。
当鲤鱼溯流而上遇到瀑布时,绝不会畏缩不前,而是要顽强地一跳,哪怕赔上身家性命也在所不辞。鲤鱼的强健体魄和这种不甘人后的性格让日本人大为感动并深受启发,就像中国人的“望子成龙”一样,日本人期望自家的男孩子将来能像鲤鱼一样,不仅体魄强健,而且奋发向上、事业辉煌。
在5月5日来临前,凡有男孩的家庭便老早地在自家院子中竖起高高的旗杆,上面张挂起数面鲤鱼旗。
鲤鱼旗用布料按着鲤鱼形状做成中空式,再在中空的鲤鱼型上画上嘴、眼、鳞及尾巴。鲤鱼旗分为黑、红和青蓝三种颜色,黑代表父亲、红代表母亲、青蓝代表男孩,青蓝旗的个数代表男孩人数,最顶端是带有家庭纹章的彩旗。
/ 素材来源:月印池文化
图片:文人空间
第二届“中国手艺”创意设计比赛获奖作品公示
中国“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你对它了解多少?
他把宋代工笔画做成动画,惊艳了世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